日本核災效應 太陽能產業紅了
只是這個效應能持續多久就不得而知了。以目前太陽能發電的效能及成本來看,都還無法達到取代傳統電力的程度。因此太陽能產業紅,也只是一時的市場效應。
日本核災效應 太陽能產業紅了
【聯合晚報╱記者蔡佳容/台北報導】 2011.03.19 01:47 pm

日本地震過後,台灣科技產業供應鏈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議題。摩根大通證券在出具客戶的地震評析報告中指出,在電子產業中,智慧型手機的零組件供應已經出現斷鏈危機,所受的影響最大;傳統產業中,過去與日本高度相關的汽車、航空、觀光等產業都受到衝擊。而內需消費、電信等族群在地震後的復原期最具防禦性。
由於日本掌握全球60-70%矽晶圓產能,牽動半導體的供應。在2011年美林科技論壇中,美林全球半導體產業研究部主管何浩銘(Dan Heyler)指出,目前半導體廠商所能掌握的晶圓庫存約4至5周,若庫存消化完畢,而供應還銜接不上,則5月開始恐將出現矽晶圓搶料大戰,整體科技產業恢復期將長達4-6個月。
除了矽晶圓外,市場也擔憂BT樹脂基板缺料影響,智慧型手機已經有零組件供應不足的狀況,在下游硬體產品中出貨的風險最大。摩根大通證券指出,目前來看,暫停供貨的影響只是短暫的,除非三菱瓦斯化學4月底前無法恢復正常運行,才可能會使出貨遞延。
傳產方面,汽車、航空和觀光產業與日本連動性極高,受到日本地震的衝擊也相對較大。摩根大通證券指出,台灣汽車多以OEM為主,引擎零組件高度仰賴日本。日本來台旅客也占了華航和長榮航比重分別高達13%及8%;而日本每年會有100萬名旅客來台觀光,約占國外旅客的20%,且對觀光營收貢獻高達30%。
而檢視日本地震、核電廠事故的受惠股,除了替代能源LED、太陽能有題材外,摩根大通也看好部分塑化產品在日本供應緊縮之後,價格看漲;至於鋼鐵、水泥產業則將間接受惠。
【2011/03/19 聯合晚報】